为什么汽车上采用负极搭铁方式?顺序错了,电瓶会报废


最早的汽车使用的是正极接地,但是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负极接地具有更大的优势,于是,很多车辆开始使用负极接地,就像USB标准一样,负极接地已经成为国际标准,现在已经很难见到正极接地的汽车了。

不管接正地还是负地,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把电池的一极直接接到车架上,另一极接到电器上,边框面积大,导电性强,传输电阻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接地后可以从车架取电,即使是大功率的启动器也能正常工作。

如果没有接地线,每个电器都是用两根线供电,那电线就会多很多,而且接地可以就地取电,节省N根传输线,布线更方便,成本也降低很多,其实在汽车刚发明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使用正极,即电源和电器的正极直接接在车身上。

负极接在车体上,电源的负极通过一根导线。但随着汽车上电气元件的增多,人们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车身腐蚀严重,而这种腐蚀与汽车钢板的耐蚀性无关,汽车工程师经过仔细研究发现,病根是电气系统的正极接地。

会导致车身钢板更快的电化学腐蚀,后来,工程师将汽车的电气系统改为负极接地,电化学腐蚀程度大大降低,在接线过程中,负极接地的安全系数更高,因为正极是“火线”,是通过电池释放电流的一端。

如果在车内给设备接线时不理会负极,直接接正极,在接触的瞬间难免会产生“电火花”,对汽车安全来说是严重的隐患,而接负极地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所以从防止车辆打火的角度来说,也应该接负极地。

为了节省线材和安装方便,一般汽车电路采用单线制,即电池正极线直接接各用电设备,电池负极线直接接金属车架部分,电气设备的负极线也接在附近,在车架的金属部分,发动机和底盘(横梁架)的金属车身被用作公共通道。

这种将负极线连接到车身的方式称为接地,也称为接地或接地,使用负极接地的优点是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小,对框架和车身的电化学腐蚀小,连接牢固,现在大多数汽车都使用负极接地。

随着车内电器元件的增多,人们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车身腐蚀严重,而这种腐蚀与汽车钢板的耐蚀性无关,汽车工程师仔细研究后发现,根本原因是电气系统正极接地,会导致车身钢板更快发生电化学腐蚀。

后来,工程师将汽车的电气系统改为负极接地,大大降低了电偶腐蚀的程度,此后,所有汽车电气系统均采用负极接地系统,成为国际标准,汽车的驾驶室就像一个大盾牌,如果驾驶室接电瓶的负极,汽车就相当于一个屏蔽罩。

当然,ECU/TCU等大部分模块也有金属外壳:金属外壳接驾驶室负极,整体还接地(负极),这样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电路运行更稳定,不受外界杂波的影响,如果采用正地,则各种模块的外壳不能直接与车壳相连。

如果要实现一点点接地,只能拉出N根电源线将金属外壳接到负极,这样会增加很多线,总结:汽车电瓶的负极已经接地了,安装或增加电子设备时,可在设备附近寻找金属螺丝,拧松一些,直接固定负极线。

其次,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汽车线束的设计具有绝对的“一致性”,使用负极接地的车辆不宜使用正极接地,否则极有可能烧毁保险丝甚至电子设备,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