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出现的意义,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方便的实际体验,有效缓解人们 " 打车难 " 的问题。
早在2020年,网约车新能源化就已在进行,如今,滴滴、滴答、T3、一喂出行等平台上的大部分车辆都已是新能源车。

近日,特斯拉拿到了赫兹全球控股有限公司的一笔10万辆特斯拉的大订单,该公司准备将其中的5万辆新能源车投放至网约车市场。
有了这笔订单,特斯拉的市值也突破了一万亿美元,成为史上第一个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车企。
特斯拉能获得如此成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早在2014年,马斯克跟联想的杨元庆一起给央视做了期节目。
在聊到商业模式的时候,一直对营销不感冒的马斯克讲了不少大实话:“我觉得营销是很奇怪的概念,每次说营销,好像是要骗人去买不好的东西一样”。
面对马斯克的耿直发言,彼时如日中天的杨元庆有点不以为然。
毕竟当时的联想如日中天,而特斯拉只是一个仅有三万用户的车企。
营销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卖得更多,如果产品质量够硬,营销是如虎添翼,但如果产品没有说得那么好,那营销和欺骗无异。
滴滴铺天盖地的招募广告就是营销,真能月入过万吗?这只有那些司机才知道。
每家企业都会有营销,T3、滴答、一喂出行等网约车企业有,在滴滴背后的联想也是如此,作为一家脱胎于中科院计算机所的公司,柳传志的手底下可谓是人才济济,一大堆工程师和教授就不说了,甚至还拉到了倪光南倪老加盟。

而就是这样一家人才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却靠加工制造赚钱,以至于拿着4000亿的营收,但只有80亿的利润。
大家都知道,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
没有研发能力就只能做代理或代工,赚一点辛苦钱;没有市场能力,再好的产品,产品周期过了也就只能作废品处理。
作为科技企业,研发永远是第一位的,研发是为了先进,为了让用户得到在别人那里得不到的体验。
对于滴滴、联想这样规模的公司,如果只想着捞钱未免也太没追求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特斯拉市值突破了一万亿,而滴滴却身陷困境,联想也逐步没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