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树的同时去做正确的事情,成功的概率确实大到夸张,上市刚满3年的一汽-大众探岳就是这么“成功”地打了个样,毕竟3年45万台的销量不是随随便便一款合资SUV就能企及的。

那么借着这波周年庆的东风,一汽-大众顺势甩出了另外两张牌,探岳三周年纪念版和限量版PLUS两款车型,算是为产品家族扩大了纵深。不过,其中的关键仍然令人好奇,如此众多中型SUV,为什么就是探岳销量可以常青?这款车,究竟做对了什么?

大空间是重点
在定位中型SUV的产品阵营内,探岳的多项属性显然还是空间优势最为明显。

从最基本的尺寸上来说,探岳三围为4589*1860*1660mm,轴距2731mm,单纯从数字上来看,探岳可能占不到多少便宜,充其量只能算是比CR-V等紧凑级产品好上一些。然而,在大众设计理念范畴中称之为“黄金结构准则”的方案给途岳加分不少。前悬后悬被尽量压缩,后排座椅前后给出18cm的可调范围,行李舱容积可以从506L扩展到1590L,这种灵活多变同时又卡在中型SUV和紧凑级SUV之间的方案显然是很对国人口味的。

另外在前方的乘坐区域,可移动的后排的空间显然是较为充裕的,这点毋庸置疑。前排设计采用的空调出风口下移和内嵌式中控屏幕的方案不说视觉效果如何,起码在活动空间和零碎储物空间上做到了极大的加强。这点同样是吸引国内消费者青睐的关键。

平台化+口碑是辅助
比较出色的空间足以让探岳获得一定的市场优势,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能成为支撑如此销量的单一属性。

因此,在空间之外,大众平台化造车理念和品牌口碑就成为了销量常青的关键辅助,这对应到开篇位置就是“背靠的大树”。探岳基于MQB-A2平台打造,这点应该是人尽皆知的信息。相较于主打紧凑级产品的MQB-A1,该平台拥有更高级别的产品覆盖度以及可实现的功能范围,上汽大众的途观L、斯柯达的科迪亚克等都是MQB-A2平台的产物,当然这也给探岳奠定了一定的优势。

聊完理论的,说点实际的。得益于该平台的加持,大众途岳可以在使用2.0T系列横置发动机之外,还能兼顾更低级别的1.4T版本,同时也能嵌入体积更大一些的1.4T P2混动系统,搭配扎实的“德味”底盘调校,以及高配车型上的全时四驱功能,驾驶质感要强过不少对手产品。当然也正是因此,在颗粒捕捉器“劝退”了不少2.0T车主之后,途岳仍然能交出不错的销量成绩。

接下来的进化方向在哪里?
3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不过在汽车市场上,这段时间足以引起整个圈子内的质变。考虑到故步自封的下场只有走向衰落,探岳需要进一步的产品进化是毋庸置疑的。而考虑到大众整体的策略以及探岳自身的问题,其进化方向还是比较清晰的。

首先,GPF颗粒捕捉器的堵塞绝对是个大问题,当然截至目前这个时间节点,一汽-大众基本搞定了这个短板,并且也已经公布了对老用户的优化升级方案,态度还是相当诚恳的。另外,同级合资SUV们提升的步伐也相当迅速,基于此,探岳未来还要在配置和智能科技方面继续提升才行。

所以,伴随着MQB-Evo平台的逐步推广,未来探岳的科技氛围应该会逐渐与时代接轨,伴随而来的或许还会有设计方案上的调整和面向极简氛围的优化。当然,这还只是猜测,是否如此,还需要一汽-大众给出最终的准确答案。

品
第一个3年,探岳走得算是比较坎坷,2019年的车市寒冬和近两年的缺芯和疫情着实让每一家车企都不好过,GPF事件又产生了接近雪上加霜的效果。但即便如此探岳还是能交出这种销量答卷无疑是一种对实力的证明,伴随着市场的解封和疫情的好转,下一个3年,探岳的销量或许还能有更多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