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少叙,本篇来对比吉利星越L和长安UNI-K,虽说这两台车的尺寸有悬殊,但是重合的价格还是决定了两车有对比的价值;星越L自上市以来似乎是订单总在不断增长,然而在同级混动国产车销量增长的阶段中,理论上燃油车是很难同步增长的。所以对于这个数据始终持质疑态度,十月的数据印证了这个观点,成绩为4092台、环比-59.76%,这是个比较正常的水平。
UNI-K同期的数据为3887台,环比+65.83%,这也不奇怪。
这台车的车身尺寸为4865*1948*1690,轴距2890mm,属于标准中型SUV,由于宽体设计则让实车看起来有些准C级车的味道;可是这台车的指导价只是14.59-18.49万,价格并不算高,问题也就来了。如果仔细观察则会发现B/C级的热销车基本都是中高端车,因为消费者也是了解“车身越大油耗越高”这个道理的;所以20万以内销量高的车往往都是小一些的紧凑级SUV,UNI-K等一系列走“皮薄馅大”路线的车其实都是给自己设置了障碍。

在尺寸定义方面吉利汽车就要聪明得多,星越L的定义为“紧凑级车”。
只不过这台车的尺寸也达到了4770*1895*1689,轴距2845mm的标准,严格来说就算是中型车了,如果按照合资车比较低的分级底线怕是都能定义C级了;所以星越L的尺寸并不算小,定义紧凑级也无非是为了打消消费者对油耗的疑虑,紧凑级和中型车这几个字的不同就是极大的心理暗示。那么在两车实际定位相当的前提下,决定性价比高低的核心因素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四驱系统了,星越L强吗?

两驱版本对决
星越L两驱版指导价为13.72-16.52万,发动机为低功率2.0T,标准为160kw/325N·m,变速箱匹配七档湿式双离合;这一组合在国产2.0T系列量产车中都算比较差的,因为至少在乘用车型中会给发动机区分跨度如此之大的、高低功率版本发动机的只有吉利。客观来说这个水平只相当于其他自主品牌米勒循环2.0T,作为奥托循环发动机现在只有欧系机头里才有这么差的存在。
但好在两驱版本的整备质量只是1675kg,合理的马力质量比仍然能让这台车的百公里加速突破9秒,公布数据为7.9秒但实测达不到。

UNI-K两驱版本指导价为14.59-16.99万,重合星越L,发动机没有高低功率之分,标准为171kw/390N·m,变速箱为8AT手自一体。
发动机有动力的明显优势但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和换挡速度有些拉胯,整备质量又达到了1815kg,马力质量比也比较吃亏;所以对于UNI-K的动力也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值,即便参数是挺不错的,实际成绩也是能突破9秒。不过在相同等级的SUV里,不论合资还是进口2.0T选项也都基本差不多。

四驱版本对决
星越L四驱版指导价为17.52、18.52万,价格不算低。
发动机升级为高功率2.0T,标准为175kw/350N·m,变速箱也用了8AT手自一体;整备质量为1780kg,马力质量比超过133Hp/T,这是个应该能实现百公里加速突破8秒的标准,实际成绩还是在8秒开外,但不排除在良好的道路、温度和轮胎摩擦力的条件下能测试出突破8秒的成绩。

UNI-K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不变,整备质量提高到了1.9吨,马力质量比约为122Hp/T;这个数据对应的百公里加速最好成绩也就是8秒,实测能突破9秒,这说明了UNI-K的参数是真实的,并不存在网传的所谓的“虚鲸一场”。
这就是两台车的主要区别,星越L没有想象中的强,两驱版本应该不差但却被低功率发动机拉了胯,偏轻盈的车身似乎失去了意义,也没有能体现出应有的节油;所以两驱版本选哪个都行,决定最终选项的核心因素是喜欢大块头还是喜欢“北欧风”,或者是否偏好AT变速箱。
至于四驱版本还是建议UNI-K,因其指导价只是16.89、17.29、18.49万,起售价要比星越L低了一些,实际价格的差异更是稍大了一点;客观评价这两台车都更适合选择落地在18万左右的版本,因为再高一些就能选择国产插电混动四驱车了,体验上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UNI-K用价格体现出了竞争力,星越L确实要逊色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