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结束了,奥迪也输了,输给了对手也输给了自己


虽然我们常常说着BBA德系豪华三驾马车,但是奥迪这个A,能够和宝马、奔驰并肩而立,也就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如果不是因为大众集团的高瞻远瞩,早就瞄准了中国市场这个巨大潜力股,那么现在的奥迪是个什么模样,可能谁都无法预料,但有证据的是,因为国人的热捧和青睐,才有了奥迪今天位列三强的底蕴。

奥迪的底蕴,更多是交换来的!

奥迪的快速发展,依靠的是精准地市场布局战略,在宝马、奔驰还死抓着欧美市场的时候,奥迪早早将国内市场定为了大本营,事实也证明这是一块福地,当傲视全球的中国速度开启之后,国人致富的速度,也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预料,更遑论远在天边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当宝马和奔驰回过神来的时候,奥迪已经一家独大,在国内的风头无人能敌,而这都是因为历史原因造就,本质上来说,奥迪凭借的不是技术上的优势,更多是通过生产线交换得到的底蕴。

奥迪的优势,源于更多的政治性贡献

虽然宝马和奔驰的反应足够迅速,全系车型毫无保留地打入国内市场,但是一步之慢,让奥迪在中国市场整整打压了它们二十多年。1991年大众击败了克莱斯勒,第一个拿到了豪华汽车合资权之后,凭借奥迪100敲开了公务用车的大门,我们不能忽略,五千年沉淀的人文意识,使得公权对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敲开了公务用车的大门,也就普遍获得了国人的认可和跟随。

此后奥迪A6L将这种意识推上了高峰,成功者的眼中也只有A6L,因为这台车让他们从主观层面,拉近了和当权者之间的距离,早期的形象被政治化和功利化,汽车本身的好坏已经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在这样的观念推动下,奥迪A6L不想火都很难。辣哥从事豪华汽车品牌多年,深知一点,那就是早期政府采购汽车的时候,奥迪是必选车型,而宝马和奔驰是首先被排除在外的。

不是因为品牌更加高端,而是奥迪对早期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要远远超过宝马和奔驰,所以采购奥迪一度成了政治性任务,详细缘由可看辣哥的这篇文章从1760万美金到1美金,因一个人的贪婪,成就了奥迪的今天

汽车用户的更迭,让奥迪逐渐丧失优势

直到2014年,奥迪在国内的影响力、认可度依旧超过了宝马和奔驰,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压倒性的销量优势,彼时的奔驰刚刚进入设计和工艺的转型期,宝马凭借着出色的性能表现,依旧能够分到一块蛋糕,但是和奥迪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辣哥所在的省份,宝马、奔驰、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路虎捷豹以及沃尔沃的年销量加在一起,都没有一个奥迪的单店销量高,让各家经销商产生出强烈的无力感和嫉妒心。

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汽车用户的更迭,75后逐渐成为了豪华汽车的主力消费人群,和75前的消费者相比,奥迪的官车背景对他们的影响力逐渐变弱,从消费者分析来看,75后到80年的消费者,是最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群,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和渴望,有着时代巨大变迁赋予的色彩,这不是80、90后能够比拟的,所以造型古板的奥迪,就显得有些陈旧和乏味了,而80后的豪车买家,更是将奥迪的官车属性忽略。

市场升级,让奥迪力不从心

在消费者更迭的同时,国内汽车市场也在不断升级,市场竞争更加的自由,奥迪曾经获取的政治资本,也在公务用车的改革中荡然无存,这让它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上,又和宝马、奔驰处在了同一水平线上,但是在技术沉淀、平台研发上,奥迪的大部分车型和大众又处在同一水平,套娃的负面评论如潮水一般汹涌。从产品力而言,奥迪的B级和C级车确实没有明显优势,在D级豪车市场已经成为二线品牌,历来就不是宝马和奔驰的对手。

豪华汽车的销量与日俱增,宝马、奔驰都已经成为街车,非豪华合资品牌、国产汽车发展也愈加迅速,市场的快速升级变化,已经让奥迪显得力不从心,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旗下全系车型的优惠,已经大幅度超过了宝马和奔驰,但是销量却固步不前,19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沦为第三,从BBA三者之间的差距来看,这个排名已经成为定局,在多年的长跑比赛中奥迪已经表现无力,现在2019年结束了,它输给了宝马和奔驰,其实也输给了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