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跑超级底盘技术?以后造车只造壳?


近日,悠跑科技举办了首届“UP DAY”悠跑体验日线上发布会,并正式发布旗下UP超级底盘技术及基于该底盘技术开发的多款UP SPACE超级舱体概念车。

目前UP超级底盘正在研发中,市售版本最快会在2023年面世。试想一下,未来的电动车会不会在同样的底盘上装不同的车壳?

什么是超级底盘?

据了解,悠跑科技由前长城汽车沙龙负责人李鹏创立,并在上海成立了百人团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成立了工作室。关于成立公司的初衷,悠跑方面表示,现有传统造车企业造车理念在于堆人、堆料、堆产品。悠跑给出的新世代解决方案是座舱与底盘上下分体式开发,实现更个性化的定制,让非传统造车企业也能更便捷加入造车行业。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关于驱动与行走的部分,包括车架、悬架、电池、电机,都集成在一个类似于滑板的底盘上,然后在上面安装不同的车身和座舱即可。非要类比一下,这种理念很像四驱车,或者很像商用车。在向工信部申报时,很多商用车只申报底盘,然后不同的厂家拿这个底盘,根据需要的场景扣上不同的车壳。换言之,如果这种汽车模式铺开,所有的车都会变成非承载式。

如果说传统车企和特斯拉,还在为是不是需要模块化平台衍生数量繁多的车型而争执,那么悠跑的超级底盘技术,则可以让这一争议盖棺定论——既满足了制造对于平台标准化的需求,又满足了市场对于个性化、场景化的需求。

该底盘模式并不是首创?

遗憾的是这项“技术”并非悠跑首创,在大洋彼岸有一个名为Rivian的车企,早在2009年就已经创立。在去年11月上市一周后市值已经达到1467亿美元,超越福特、通用、戴姆勒、大众等汽车巨头,一跃成为(按市值计算的)全球第三大车企。而让Rivian广受资产追捧的原因就是其首创的“滑板式底盘”。值一提的是该底盘的设计理念与悠跑科技如出一辙。

不过与悠跑科技不同的是,Rivian更具前瞻性。在美国,皮卡和大SUV广受欢迎,于是该企业推出了两款车型,一个是皮卡R1T,一个是大SUV R1S。虽然目前产能不高,但两款车型的订单量已经超过5万辆,亚马逊甚至还有一笔10万辆电动货车的订单。

超级底盘的未来发展?

就目前来看虽然前景很喜人,但要实现高产能和盈亏平衡才是真正困难的地方。上周,美国电动皮卡制造商Rivian 发布公告称,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生产了1015辆汽车,交付量为920辆,低于其最初设定的1200辆产量目标。Rivian股价在公布销量数据后跌跌不休,收盘价首次跌破发行价(78美元)。

反观国内的悠跑,A轮融资虽已接近完成,由经纬领投,真格等机构跟投。但据不完全统计,悠跑科技所属领域汽车交通本年度共有39笔融资,目前仅完成2笔。像Rivian这样强势的企业都没能走出产能的困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连量产车都没有的悠跑科技,凭什么解决车企的底盘技术,更何况又有哪个企业愿意将“核心”交给其它企业生产?

写在后面:

国内的汽车市场虽然成熟了很多,但绝对没有到可以共享“底盘”的程度。我们认为未来的超级底盘技术更多的将是面对类似货车或多用途功能车板块,至少目前为止这个想法有着巨大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