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争相发力“混动”市场,平替燃油车能否靠它们?


在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混合动力曾被视为“鸡肋”,人民普遍认为它只是朝着纯电过渡的技术,到底值不值得投入金钱和精力来研发,其实很多车企都拿捏不准。在丰田的“双擎”、本田的“i-MMD混动技术”刚在国内推出之时,大家都还只是静观其变。

2021年,伴随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推出,多款DM-i车型以“平替燃油车”之势供不应求之时,大家才真正发现了混动车型的强大竞争力。

而对于正在苦于向新能源转型的传统车企来说,混动市场的兴起为他们的转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所以在2021年,除了比亚迪“DM-i超级混动”之外,长城的柠檬混动DHT,长安蓝鲸iDD混动技术,奇瑞的“鲲鹏DHT超级混动”,吉利汽车“雷神智擎”雷神Hi·X混动,东风的马赫混动DHT等也都相继发布,是不是感觉国内的混动市场越发热闹了起来?

那么,为什么前几年混动不温不火,而在近两年有这么多传统车企发布了混动技术?

过去几年车企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一个重要的参考方向就是政策,由于混动车型没有补贴,绝大部分车企都放弃了混动技术路线。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并将于2022年底彻底退出,再加上“双积分”政策鼓励发展低油耗节能汽车,于是混动技术就变成了香饽饽。

另外,近几年在政策的推动下,纯电动市场虽然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市场格局也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卖得好的要么是10万级以下的低端车,要么是20万以上的高端车。10-20万价格区间依然是传统燃油车的天下,而要实现传统燃油车的电驱化转型,这一价格区间是必须攻克的市场,因此10-20万级市场的“平替者”的角色,混动车型必然要担纲重要角色。

此外,纯电动车的因为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的充电难,冬天寒冷天气充不进电、续航缩水等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对消费者而言,混动车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并且在价格上也更加接近传统燃油车的核心价位,因为更受推崇。

红点观察:

即便混动被认为是一种过渡技术,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混动车在性能和能耗上优于燃油车,在用车便利性上又优于纯电车,刚好综合了燃油车和纯电车的优点,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越开越强。

因此,在2022年将会有更多混动车型上市,目前已经开启预售的就有:长安UNI-K iDD、摩卡DHT-PHEV、星途追风ET-i、比亚迪宋MAX DM-i等车型。那么以混动车型“平替”传统燃油车,你觉得可行吗,换做你会买吗?评论区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