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就开始登陆挪威。随后几年,这个最北的国家更是成为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最钟情的地区。很多人会问,新能源汽车往往会规避天气寒冷所带来的电池掉电快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车企还不遗余力地进驻这个寒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新能源大咖们的“出海圈地记”。
古有郑和下西洋,今有新能源征
随着汽车制造业全球化进程迎来了全新的战略窗口期,中国品牌已经全速推进,急速向前。

作为参与全球化竞争、推升品牌高端化的必经之路,中国品牌已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成长空间。出口量也随之大幅增长,
而在出口名单之中,为何新能源汽车偏偏中意挪威呢?
我们不妨一起来寻找答案。
2021出口创纪录 新能源“拔尖儿”
前不久,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3月累计出口汽车60万辆,累计同比增长57.2%。出口数据的喜大普奔,一方面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崛起,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汽车制造业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其实这样的态势并非一蹴而就,从去年来看就已经初见端倪。

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整车出口197.54万辆,同比增长106.4%。其中,乘用车出口149.72万辆,同比增长119.9%。新能源汽车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2.6万辆,同比增长291.4%。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出口35.6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83.6%。
而在新能源汽车众多的出口国家名单之中,一个频频出现的国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他就是挪威。
为什么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情愿扎堆于这个距离北极最近的国家呢?
扎堆挪威市场 新能源找到突破口?
带着上面的问题,我们从车企一系列的动作中不难看出一些端倪:

2019年9月上汽名爵ZS纯电动SUV在挪威上市……
2020年6月上汽大通宣布首批328辆MAXUS EV30发运挪威……
2020年12月,小鹏汽车向挪威出口了第一批共计100台G3纯电动SUV;2021年2月,小鹏正式在欧洲设立欧洲总部,并在挪威、丹麦、德国和瑞典设立了办事处……

登陆挪威市场的第一批比亚迪唐的数量为1500辆,已于2021年底交车……
2021年,蔚来ES8正式在挪威上市并开启用户交付。同时,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卡尔约翰大街33号的首家海外蔚来中心 NIO House | Oslo也在10月1日同步开业……

2021年9月末,红旗官方在长春总部进行E-HS9纯电大型SUV出口挪威发车仪式……
2022年2月17日,岚图正式宣布,进军欧洲市场,并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建立第一家岚图海外旗舰店……
不得不承认,国内市场的竞争早已趋于白热化,继而自主品牌纷纷转战海外市场,以求扩张领土,实现更大的利益。
而在这其中,挪威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中国品牌竞逐入驻呢?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新能源汽车在天气寒冷时电池掉电快,往往不愿提及气候寒冷地区的销量。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一线车企还不遗余力地进驻这个寒冷的国家呢?
其实,尽管挪威是一个只有500万人的北欧小国,但是其电动车普及率却是全世界第一。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高的国家。挪威将燃油车禁售的时间设定在了2025年,并将成为全球第一个禁售燃油车的国家。这应该是中国品牌看到的最大商机。
业内专家分析到,挪威对外来电动车进口采取的免关税政策,也为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极大的福利。加之挪威国内水电资源供大于求,是全世界电价最低的国家之一。这样低的电价,自然让电动车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此外,对纯电动车购买者免征购置税和进口税,准许消费者免缴25%的增值税、给予路权优惠、完善充电桩配套等措施对电动车来说也是非常的友好。
技术助力新能源崛起 中国品牌狂奔
前文中我们提到的挪威对外来电动车进口的免关税,让全球的竞争者们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这时候,比拼的不仅仅是品牌力,更应该是产品力。
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产业的不断升级,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飞速崛起的时代。立足全球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无论是技术上、产品上,还是品牌力上,中国制造的“真香”程度已经为世人所乐道。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面,中国品牌的头部车企领衔全行业,自给自足的做好技术研发和更迭,为全球输送中国基因的新能源产品。无论是发动机还是电池,甚至是车机系统,我们都拥有着不可被忽视的硬实力,与其他品牌一决高下。
举例来看,连续五年斩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荣誉的长安蓝鲸动力,实力非凡。而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长城的大禹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更是引领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正向推进。
另外,小鹏汽车也斩获2022年度德国iF设计大奖用户体验三项大奖,包括小鹏百变智能空间、SR智能辅助驾驶环境模拟显示、Xmart OS车载智能系统。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并且将在未来愈发增长。

除了出口之外,在海外建设研发中心和工厂也成为了很多车企实现出口方式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海外本地化生产模式的高阶转换。
在电气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这些“新势力”不仅仅在国内市场构建和稳固了落脚点,更将业务的触角伸向世界。不断深化全球战略布局的同时,向世界
当然,我们必须相信,现在还仅仅是沧海一粟,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制造将更响亮和辉煌。
【车维君语】
善于革新是中国品牌最大的优势,面对全球的电动化浪潮,中国品牌已经从制造转向智造。
走出去不仅仅是进阶的表现,更是一种反哺的回馈。随即,将实现智造的进一步升级。
我们希望,未来的欧洲市场、世界市场跑动着更多有着中国“血液”的汽车,扬帆起航的中国车企,也将在更广阔的大海中逐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