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可持续性地火爆!只能靠涨价调控供需?


11月25日讯,有投资者向比亚迪提问, 请问公司的产品当前市占率是多少,未来是否有进一步加大或缩减的可能,以及公司在开源节流环节有什么主动作为,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净利率?

比亚迪的回答是,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10月比亚迪汽车蝉联国内车企单月销量冠军!乘用车零售20.6万辆、同比涨134.6%,占整体份额11.2%、新能源份额37.1%;批发(含出口)21.8万辆、同比涨143.7%,占整体份额9.9%、新能源份额32.2%。公司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通过技术升级、规模化等方式,带动降本增效,不断为碳中和做出应有贡献,为股东创造价值。

可以看出比亚迪的回答非常有底气,甚至透出了一些骄傲。在2022年10月份的汽车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宋PLUS DMI成功登顶,月销量达到了惊人的50072辆,比第二位五菱宏光MINIEV高近一万辆。要知道五菱宏光MINIEV的定价仅为宋PLUS DMI的五分之一。

前十中更是有三个车型(另外两个车型是海豚和元PLUS)进入销量前十,是所有品牌中最多的。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比亚迪的各个车型都经历了一轮订车的火爆,部分车型的提车周期超过半年,国产品牌的经销商竟然也玩儿起了加价提车的把戏,某知名汽车博主为了能够早日提到四驱海豹,更是板车提车,突出一个车主卑微。(欢迎大家关注该博主)

11月23日,比亚迪微博官方账号比亚迪汽车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消息称: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督促各位车主在2023年1月1日前支付定金并签约,最后比亚迪感谢了广大车主和准车主。

可以说加价让车主获得了更好的体验,因为更有意愿成为比亚迪车主的消费者对加价的接受度更高。加价也必然淘汰一批对比亚迪忠诚度较低的车主,这样,与意愿高的车主排队竞争的消费者少了,最终成为车主的那批消费者的等待时间就变短了。而比亚迪赚到了更多的钱,可以说双赢。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比亚迪给出的加价理由是根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系列政策及规划,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国家将不再基于补贴。同时,下半年以来,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比亚迪其实是很机智的,随着补贴政策的终止,所有品牌的新能源车型购车成本都要上升,厂家要不然就自己承担这部分成本,要不然就转嫁到消费者。随着竞争的日渐激烈,价格已经杀的很低,而且比亚迪说了原材料也涨价了。所以12月31日后转嫁给消费者的比例会比较大,比亚迪选在自己车型比较火爆的时候发布这样一个消息,既能降低影响,又能收一波12月31日前的订单,收获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