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德国和日本都可以,凭什么韩国车进不了中国市场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我国汽车市场的占比份额当中,德日系品牌车型和国产品牌车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美系车和韩系车属于国内市场份额占比的第二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世界第三大整车企业的韩系现代品牌,却在国内市场表现非常平庸。

国内的韩系车销量逐年处在严重下滑的阶段,甚至即将淡出国内的市场,出现这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日前韩方媒体发表了一篇《每日经济》的文章,这篇文章着重阐述了韩系车型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以及取得的突出成绩。

而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内,却有大量网友对韩系车型无法得到中方市场认可展开了激烈讨论。

就连日系车和德系车都能在中方市场混得风生水起,为何偏偏韩系车进不了中方市场呢?业内人士道出背后的隐情。

如果从国际市场角度来看,韩系车的销量和表现绝对算得上耀眼的存在,韩系汽车品牌有很多,但真正能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的品牌只有现代和起亚。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品牌在二〇二二年取得了394万辆的销量水平,位居全世界品牌车企排名第三位,仅次于日系车的代表丰田以及德系车的代表大众。

韩系车在全球销量的规模一直处在逐年上涨的趋势,在美、加、沙特等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国际市场表现如此优异的品牌,却在我国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早在二〇〇八年的时候,韩系车在我国的市场占比还能达到全年超过百万辆的销售水平。

这样的形势在我国一直持续到二〇一六年开始逐渐下滑,如今的年销量更是低的离谱。

二〇二二年韩系车在我国市场一共仅出售了35万辆,按照我国二〇二二年全年汽车销售总量占比来看,韩系车仅占据了5%的市场份额。

有车主为此表示,跑到4S店准备买一辆心仪的车,国产和德日系品牌的4S店顾客爆满,唯独韩系车的4S门店人少的可怜。

甚至员工的人数都比看车的人数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的汽车销售市场是非常庞大的,仅仅在二〇二二年我国汽车销量直接突破了2000万辆,其中比亚迪首次拿下了我国销量冠军的头衔。

以180万辆的销售水平战胜了常年霸榜市场第一的一汽大众。

除了比亚迪之外,一汽大众和长安汽车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国产车在三强席位当中拿下两个位置,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比亚迪作为我国新能源车型的佼佼者,其出色的动力电池性能表现和车辆制造水平的提升都为比亚迪赢得了国人的支持和认可。

长安品牌绝大多数车型都以燃油车为主,但其出色的低故障率表现和自主研发的技术突破都为长安赢得了市场的先机。

占据了市场的14.2%,国产车的崛起成为韩系车无法获得国内市场欢迎的主要原因。

韩系车辆品牌在中高端领域的表现非常中庸,在国际市场也无法和德日系品牌相抗衡,唯独韩系车的中低端车型还算可圈可点。

我国像是大众和丰田的中低端合资车型本就常年占据着大量的市场,再加上国产车在中低端车型的崛起,直接挤压了韩系车的空间。

在高端领域既无法和奔驰宝马等品牌抗衡,在中低端领域留给韩系车的生存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少。

韩系车虽然整体制造车辆的水平非常成熟,却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绝活,唯一赢得国内消费者欢迎的外观,也被国内自主车型所打败。

提到日系车国人会想到耐用和保值,提到德系车国人会想到用料扎实和质量出色。

可提到韩系车却只能想到出色的外观和空间的利用率表现,而这些优点都被我国自主车型所取代,技术优势过于中庸。

早在二〇二二年年底,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销量已经超过了韩系车的销量,虽然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优势在于国内市场占比庞大。

但相信随着国产车型的不断进步,未来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更加显赫的成绩。

在国际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如今的新能源车型正在朝着国际市场迈出坚实的一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