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四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出行为例,当代百姓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长途可以选择公共交通,短途一般会选择自驾出行。
数据显示,我国私家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几乎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车,特别是在大城市,买车似乎成了家常便饭。然而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也给交通运输带来较大压力,车水马龙的街道,早晚高峰的无奈,让很多人选择骑车出行,而电动自行车则成了大家首选。
电动自行车节能环保,且售价低廉,适合短途出行,上班一族更原因购买电动自行车,电动车不属于机动车,所以对它的要求比较低。部分电动车厂商为了追求利益,甚至生产一些违规电动车,在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也让百姓出行安全打上了问号。毕竟是电动自行车,车神略显单薄,一些电动车出厂的马力比较大,但制动却不符合标准。再加上,一些厂商为了节省成本,电池往往不达标。这些都是不安全因素,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概率有所提升。
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开始严查电动车,不仅完善了交通法,同时也加强了对电车的安全管控。比如实行新国标政策,凡是车速超过25KM/H,车身重量超过55KG的车辆均属于超标电动车,按照法律,这些超标车辆不被允许上路。
近期,各大城市对超标电动车进行严厉管控,一旦发现不合格电动车,交警将会上前拦截,对车辆暂扣的同时,还要对车主实行罚款。经过一段时期的整改,违规电动车的数量有所减少。
对超标电动车进行查处,我们尚可理解和接受,毕竟车辆超标不仅会对行人造成安全威胁,车辆所有人也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不允许电动自行车载人,这一政策则引起了部分人不满,一些中老年人接送孩子上下学,主要依赖电动自行车,而新规则禁止载人,该政策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更扎心的是,近期部分地区还推出了更严格的政策,明令禁止电动车加装棉被、挡风板等零件,一经发现,就会被暂扣车辆,只有驾驶人配合,且拆除棉被才能被放行。
此政策一出,北方车主表示难以理解,随着天气转冷,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普遍在零下摄氏度以下,电动车不像四轮车,驾驶员则直接跟低温接触,加装棉被是无奈之举,但如今,假装棉被也被列为违规行为,寒冷冬季该如何度过?部分车主直接表态:这也不行,那也不让,干脆以后地走吧!
相关部门给出的理由则是,棉被或者挡风板改变了车神结构,导致车辆驾驶员无法安心驾驶,遇到突发情况没办法应对,加大了事故风险。道理我们都懂,但面对寒冷气温,加装棉被则是最稳妥的办法,如今又要被政策拒之门外,如何能接受得了?车速首先就忍了,不允许载人也能接受,但不能加装棉被,这确实有失偏颇,凡事不能一刀切,希望相关部门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