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鱼快卡车走访了上百位卡车司机,更进一步靠近这个沉默的群体。在疫情、油价上涨、运价持续低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处于怎样的处境?
【鱼快卡车 原创】根据这近百位卡车司机的情况,我们整理出一组数据:
女性占比仅有4.5%,男性占比95.5%,卡车司机依然是一个男性为主、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
82%以上的司机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70后、80后成为绝对主力,30岁以下的年轻人鲜少入行;
车主身份占比57%,驾驶员占比43%,越来越多的“车老板”卖掉卡车,成为物流公司、车队的一名驾驶员;
大多数卡车司机缺乏社会各项保险保障,在公路上形同“裸奔”;
绝大多数人每天驾驶时长超过10个小时;
7成以上背负车贷压力;
6成以上人群月收入不足万元;
……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上千万个鲜活的个体,在四通八达的公路上奔忙,为全国各地运输生产生活物资,而他们却被隔在驾驶室里面,成为一个近乎“隐身”的群体。
车轮上的生活
对于卡车司机这个群体,网上兴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公路上的游牧民族”。
他们常年呆在仅几平米的驾驶室里,以车为家,吃饭、睡觉、工作、娱乐、休息,这方寸之地就是他们的全部。一位卡车司机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一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车上,不回家,不社交,社会属性几乎丧失。”
大部分卡车司机会选择傍晚出发、跑夜车,每天的驾驶时长多数都在10个小时以上。
为了能多接一单货,多挣一点运费,他们只在装卸货的间隙,窝在车里补会儿觉,除此之外都在跑车送货,多数人每天的睡眠时长甚至不足6小时。
饥一餐、饱一餐更是卡车司机们的常态。
“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餐,因为要着急赶路怕耽误送货,而且很多时候,吃饭的地方不方便停车,能停车的地方又没法吃饭,所以就在车里随便凑合一下。”他们的驾驶室里,都带着面包、泡面、饼干、火腿肠等速食品,这些在很多人眼里的“不健康食品”,是他们的日常食物。
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久坐、超负荷驾驶、夜间难以正常睡眠……多数卡车司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痔疮、肠胃病等等。
身体和灵魂始终在车轮上的卡车司机的生活,都隔在一方小小的驾驶室里面,除非身处其中,无人敢谈感同身受。
与付出不成正比的“收获”
近几年,受大环境和疫情等因素影响,货运市场持续低迷,加上车多货少,车辆饱和,许多卡车人正面临着竞争加大、收入下降等局面,个体司机挣钱越来越难。
根据鱼快卡车市场调查,现在行业卡车司机普遍收入基本维持在1万左右,月均收入在5000到1万的人占比最多。
另一方面,卡车司机个体经营较为普遍,背贷司机占比较多。
据调查,7成以上的散户都是贷款买车,每月要还数千元甚至一万多的车贷。
除此之外,车主还要面临寻找货源、成本飞涨、索要运费等压力,这也进一步加重了车主的负担。
反观眼下的物流行业,运价透明,养车成本飞涨,盈利空间被压缩到极致。
据很多卡车司机反映,如今的跑车利润“1公里还不到1块钱”,甚至不少人都在赔本跑车。
“疫情的大环境下,油价涨到8块多,很多工厂倒闭减产,货源减少,很多车主都只能接平台的单子,平台把油费、路费都算好,价钱杀到骨头里,简直连一瓶水都不给司机留!”一位长途卡车司机如是告诉鱼快卡车。
重重压力之下,不少“车老板”都卖掉卡车,转去做了驾驶员,既能继续从事驾驶工作,又不必为找货、还贷而头疼,只用挣一份开车的工资。“自己养车太难了,我坚决不养!”在鱼快卡车的调查中,驾驶员的占比已达45%,接近一半的比例。
“裸奔”的卡车司机
卡车司机作为一项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多数人却严重缺乏安全保障,在公路上“裸奔”。
据调查,目前市面上虽然各类保险产品较为常见,但针对卡车司机的相关产品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基础类保险产品,报销额度有限,难以抵抗如重大事故、重大疾病等严重风险,难以吸引卡车司机投保;至于专业类商业保险,由于卡车司机群体属于高风险职业,出险率高,且一旦发生风险多为较大风险,损失惨重,因此在商业保险中卡车司机被划分为第六类职业,多为非健康体,商业保险往往难以承保甚至拒保。
作为一个游离在社会上的“边缘体”,他们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劳动保护。比如上班族的8小时劳动保护制度,多数卡车司机平均每天开车时间十几个小时,却被视为应当应分,没有所谓的“加班费”。
“要是我们这一行也能严格实施劳动法,给加班费,估计我们的加班费得是基本工资的好几倍。”一位卡车司机如是反映。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每一个卡车司机的背后,又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家庭。多数情况下,一辆卡车还要养活一个家庭,他们背负着车贷,又要承担家庭的生活成本、孩子的教育成本和房贷,这就迫使卡车司机需要接更多单、跑更多路去多挣一点钱,有时候被迫拉“低价货”。
这一方面拉低了运价,导致同行内卷加剧;另一方面,增加了疲劳驾驶风险,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轻则伤车赔钱,重则家破人亡,一个家庭都可能陷入灭顶之灾。
老龄化的窘境
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走南闯北、工作自由、收入还丰厚的卡车司机,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回想起那个货运市场供不应求的年代,卡车司机的待遇是“月入过万,厂长陪吃饭”,很多卡车司机,成为村子里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最早盖起了楼房。
然而三十多年过去,卡车司机的待遇依然停留在“万元户”,在一众更多元、更新潮、更高薪的职业中,这份职业逐渐滑落至底层,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被人忽视甚至轻视,大量卡车司机正在逃离这个行业,年轻人鲜少踏入这个行业,目前仅靠已入行的中老年司机苦苦支撑。
在鱼快卡车调查的一百多位卡车司机中,
30到40岁之间的,占比50.5%,是绝对的主力;
40到50岁之间,占比31.8%,成为次级主力;
30岁到50岁之间的群体合计占比82.2%,
这一批年龄段的群体中,
最大的1972年,最小的1992年,可以说,现在货运市场就是靠70后和80后在撑着。
其中,仅有3名司机年龄不足30岁,两个是95年的,一个是96年的,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少。而且,多数卡车司机都反馈:“我绝对不会让孩子来干这一行,干啥都行,就是不能开大车!”
“别让卡车司机跑了”
中国交通运输部在2021年曾公开过一个数据:2020年全行业有1728万卡车司机完成了全社会74%的货运量。
正是有了卡车司机,东北人才能吃上头一天从舟山打捞的海鲜,南方人能买到山东寿光新鲜的蔬菜,更别说工厂的原材料供应、商场满货架的货物,和全国各地穿梭的快递服务。
哪怕疫情期间,依然有不少卡车人勇往直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封控中的人们送去各类防疫物资。
我们能看到卡车司机的车辆越来越安全、智能、高效,相关法规也越来越严格,疲劳驾驶管控更加精细,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
如何打造一个规范有续的货运环境?
如何给卡车司机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
如何保障运价的合理公平?
如何确保运力的可持续发展?
……
毕竟,只有卡车司机活了,物流行业才能活起来。
(文/张宁宁)












